一、 拜师学艺旧时,学艺拜师,要办酒席待客,写投师约,并在供奉的祖师爷神像前点烛燃香,烧钱化纸,当众给师傅磕头,随后跟着师傅出门做手艺。一般三年出师,出师时,除办酒席相请外,还要买衣帽鞋袜等物谢师。师傅在谢师席上口含一块肉,吐在徒弟的口中,徒弟要咽下肚去,叫入口传肚(肉口传肚)。以后逢年过节,仍要给师傅送礼,以示不忘师恩。
二、 薅打闹草
丰都南岸山区广种玉米。在薅第二道草时,动辄三五十人,在一家或两三家耕种的土地上,集体薅包谷草。上工时由闹手二人带队,薅草人组成一字阵容,伴随锣鼓响声,争先向前。闹手上阵前巡视,边唱边击鼓。其歌曲内容,根据人们当时在劳动中的情绪变化作不同的更换,有催人奋发的,有幽默诙谐的等。劳动者虽挥汗如雨,可在有节奏的锣鼓声与闹手善变的歌声中忘却了劳累。此习相沿至建国初。
三、 栽秧
旧时栽秧,种田多的户常请男劳力帮工。清晨下田扯秧苗,早饭后开始栽插。第一个栽秧人下田要从田壁的中间开始,每排由一窝、两窝、三窝......依次添蔸(即栽梯子翼),让后面的人接着栽。栽得快的要帮助栽得慢的(叫拖河沟)。两三小时后,主人请过午(吃汤园或面条等食物),之后复下田栽秧到中午。午饭较丰盛,有酒、蛋、肉之类食品。饭后休息一会,下午栽插到两小时后小歇憩,一直干到傍晚收工。
农业合作化后,男女下田栽秧,吃饭自理。
实行生产责任制后,大都以家庭为单位栽秧,亦有换工或请人抢栽的,主人都用丰盛饭菜款待。
四、 割谷
农家割谷时,一般要请人帮工或换工,也要改善生活。割谷的方式有两种:一是割挞斗,一张挞斗配四五个劳力,二三人割谷把,割下的谷把按挞斗行进的路线分放两旁,由两人挞谷拖斗;放工时,将挞入斗中的稻谷,用箩挑或背蔸运去晒坝晾晒。挞过谷的稻草,捆把铺晒在田坎或田头;二是割草把,即上午每人把割下来的谷把,搁晒在稻桩上,下午收拾成捆,挑回晒坝,将把子上的谷粒多数挞掉后,再将稻草撒在场子里,拉碾磙脱粒(由一人赶牛拖石磙,碾后翻把再碾),直到脱粒干净。后捆好稻草,扫谷成堆(称出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