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人们都自豪地称道:能走路的会跳舞,会说话的能唱歌。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天性,她使世界屋脊的雪域圣地变成为举世公认的歌舞的海洋。
西藏地狱辽阔,人口居住分散。境内,北部高原广阔,其间盆地、湖泊众多,水草丰茂,牧业兴旺;南部河谷平坦开阔,土地肥沃,宜耕宜牧,工农业发达;东部高山纵横,山顶牧场优良,山腰森林茂密,峡谷四季常清。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、生产方式、劳动对象不同,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,城镇和农村、农村和牧区、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形体动作。就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、后藏、昌都、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,真是多彩多姿,五光十色:有顿足为节,连臂踏歌,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(圆圈歌舞);有踏步为节,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,热情欢快的堆谐(俗称踢踏舞);有以歌为主,歌舞结合,悠扬雅曲的囊玛(内庭歌舞);有踏地为节,喳、顿、踏相结合。顿挫有力的达谐(林区圈舞);有注重情绪表现,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(旧称锅庄舞);有圆润舒展,长袖翩翩,铃声震荡,粗犷激扬,重技巧动作,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;有羽锤翻飞,气吞山河的色玛卓(后藏的大鼓舞)和卓谐(前藏腰鼓舞);有配合剧情表演、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;有伴合劳动,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(俗称跳神),以及稀世罕见,古色古香,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(供云乐舞)等等。从动律上看,既有舞靴,又有舞袖;从韵律上讲,既有圆滑风,又有顿挫风,既有点的强烈音响,又有线的圆曲流动,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。因此,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,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。
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,是西藏近5000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。它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,是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;它凝聚着藏民族的聪明才智。藏族舞蹈在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是一束芳香四溢的鲜花。它别具一格,独具风采,是华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。如今,它在世界艺坛上享有自己的地位,为伟大的祖国和藏族人民争得了荣誉,对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的团结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,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