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说起重阳节的茱萸,其实它有三个品种,分别为山茱萸、食茱萸及吴茱萸。我们常看到的,多为山茱萸,山茱萸的果肉可以入药,也就是“萸肉”。那么,重阳节佩戴茱萸的风俗是怎么来的?关于重阳节佩戴茱萸的诗句有哪些呢?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重阳节佩戴茱萸的风俗
重阳节兴起后茱萸囊风行天下,《西京杂记》《续齐谐记》等材料中都有佩戴茱萸囊的说法。其他如唐代郭元振《子夜四时歌·秋歌二》:
辟恶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。
唐代张说《九日进茱萸山诗五绝》:
菊酒携山客,萸囊系牧童。
宋代黄升《南柯子·丙申重九》:
兰佩秋风冷,茱囊晓露新。
明代刘泰《次韵九日登吴山》:
良辰载酒不虚行,天拔胥山入凤城。
簪菊莫嫌乌帽重,佩萸还喜绛囊轻。
四川《巴县志》:
九日为重阳节,佩绛囊,簪菊登高,饮茱萸酒。
都是重阳节佩戴茱萸囊的写照。茱萸囊一般挂在胸前,但也有挂在手臂上的。山东《栖霞县志》:
九月九日作绛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,饮菊花酒。
另外,茱萸囊除了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外,其他时节也有佩戴的。如明代沈愚《莫愁曲》诗云:
光风转蕙吹幽香,游丝薄雾春茫茫。
百壶绿酒劝郎饮,多情谁似卢家娘。
明珠杂佩声玎珰,鸾裾凤带茱萸囊。
这是写一个歌女身佩茱萸囊,时间却是春季。这说明茱萸囊不是重阳节的专用品,但重阳节时佩戴集中而普遍。
古人
关于重阳节佩戴茱萸的诗句
将茱萸枝或茱萸花插戴于头也是重阳节常见的风俗。《风土记》中对此已有记载。大家耳熟能详的自然是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这说的是插茱萸枝。说“遍插”,可知无人不插。元代钟嗣成《南吕·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·四时佳兴·秋》:
重阳近也,佳节堪酬。菊初簪,萸旋插,酒新 。
这也当是插茱萸枝,因为重阳之日茱萸未必有花,而枝叶随处可得,所以一般插的都是茱萸枝。戴茱萸花的也偶见记述,如唐代赵彦伯《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花字》诗:
簪挂丹萸蕊,杯浮紫菊花。
那些头插茱萸的女子被称作“茱萸女”。唐代万楚《茱萸女》诗:
山阴柳家女,九日采茱萸。
复得东邻伴,双为陌上姝。
插枝著高髻,结子置长裾。
唐代张谔《九日宴》诗:
归来得问茱萸女,今日登高醉几人?
孟浩然《九日》诗:
茱萸正可佩,折取寄情亲。
皇帝也有给大臣赏赐茱萸的做法。杜甫《九日》诗:
北阙心长恋,西江首独回。
茱萸赐朝士,难得一枝来。
杜甫当时身处乡野,皇帝赐的茱萸自然到不了他头上。直到清末,插茱萸的风俗仍然存在。山西《寿阳县志》:
九日饮菊酒,佩茱萸,登高,以为避火灾。
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也有《九日感赋》:
思亲堂上茱初插,忆妹窗前句乍裁。
对菊难逢元亮酒,登楼愧乏仲宣才。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重阳节佩戴茱萸的风俗,关于重阳节佩戴茱萸的诗句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