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俗的核心象征物 中秋的特色元素介绍
更新时间:2024-04-08 10:50:19

  导读:看到粽子,就想到端午节,看到月饼,就想到中秋节,这些是节日的传统食物,也是专属于那个节日的特有元素,平时能够吃到,但是特别节日里吃有拥有特别寓意。那么,中秋节俗的核心象征物是什么呢?下面是小编对中秋的特色元素介绍,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。

  中秋节俗的核心象征物 中秋的特色元素介绍

  

  八月十五又大又圆的明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象征物。作为文化象征符号的圆月,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月球,而是被赋予人文意义的月宫,古人称之为“广寒清虚之府”。民众心目中的月宫是一座琼楼玉宇,是晶莹澄澈的圆形宫殿,里面有捣药的玉兔、翩翩起舞的嫦娥,空中响着动听的仙乐《霓裳羽衣曲》,是一个华丽而冷清的所在。过去民间祭月时有供奉彩色月宫图的,在一些墨画、刺绣、金镂的工艺品上也有月宫图。

  几千年来,月宫寄托了人们无限崇敬、喜爱的情感和神奇美丽的想象。虽然有冷清之嫌,月宫千百年来仍然是中国百姓一直幻想着能登临一游的美丽仙境。围绕它,民众创造了嫦娥奔月、玉兔捣药、吴刚伐桂、唐玄宗游月宫、贵妃赏月等神话传说,这些故事讲述了千年,至今不衰;众多文人骚客则围绕月宫创作了大量的优美动人的传世诗文。

  嫦娥

  轻舒广袖的仙女嫦娥是中秋的重要象征符号。她实际上是月亮的化身。

  把月亮想象为女神嫦娥,从上古时期就已如此。在原始社会末期,月亮中的神物越来越多地跟人的形象相结合。开始这位女神被说成是月亮的母亲,后来被说成月亮本身,并且与男性的日神相提并论。汉代时月神为嫦娥的说法已经确立了,不过月精为蟾蜍的说法也同时流传着。两种说法并行不悖,后来这两种说法被糅进同一个故事里,蟾蜍被玉兔代替,成了嫦娥身边的一个宠物,这种传说的盛行是唐代以后的事。唐宋时期,嫦娥成为月亮的最主要的人格化形象。到了近现代,嫦娥成为在月宫中过着清冷生活的一位美丽而寂寞的女性,尽管其形象的情感色调偏于忧郁,但是富于浪漫抒情的美感,并且反衬着人间生活的美满热闹。

  月饼

  月饼自古称为“团圆饼”,是中秋节俗最重要的象征物,也是一些影响广泛的传说的载体。民间解释月饼的来历,众说纷纭。实际上,月饼源于明代中秋节的拜月习俗,其最初用途是作为拜月的供品。因为中秋祭的是圆月,“其祭果饼必圆”,就把饼食做成了圆形。因为是供品,必然要选上好的材料,要做出好味道,要做得外观好看。同时民间向来有祭神仪式完成之后分食祭品的习惯,于是月饼便成为一种很特别的中秋节令食品。后来拜月习俗淡化,月饼作为团圆饼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了,这时它作为祭品的作用就减弱了,以至于到后世拜月习俗基本消失的时候,吃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。明代还重视亲友间的人情往来,在月饼主要作为祭品的时期,它就跟时令瓜果等一起成为中秋期间亲友互相馈送的礼品。此后,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传承不衰,至今尤盛。

  玉兔

  玉兔是月亮的动物化身形象,古代诗文常用它指代月亮。

  按上古时期的说法,月精是蟾蜍,汉代晚些时候才出现了月中有玉兔的说法。月中玉兔捣药的形象跟西王母神话有密切关系,应该是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中的情节移植到月亮神话中的结果。在汉代的传说中,月精主要是蟾蜍,玉兔在汉代中晚期刚开始进入月亮,往往同时跟蟾蜍在月中出现,月中有玉兔的说法还不是很流行。到了晋代,关于月中有玉兔捣药的故事已经有较多的记载,民众渐渐用可爱的玉兔代替了形貌丑陋的蟾蜍。到了唐代,月中有玉兔捣药的说法更常见了,而且有了以玉兔代指月亮的诗文。此时它主要是嫦娥身边的宠物和侍从。明清以来,民间也把玉兔当作尊崇的神物,称之为“兔儿爷”。

  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北等地都有摆兔儿爷、玩兔儿爷的习俗,尤以北京玩兔儿爷之俗为盛。兔儿爷被当作最有北京特色的中秋节令吉祥物。兔儿爷主要是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,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。虽说兔儿爷是孩子过中秋的玩意儿,还是跟普通的泥人儿玩具不同。在民国时期,兔儿爷还有神像的性质,被人们供奉。

  2006年,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大型的中秋庆祝晚会,晚会选出的吉祥物就是一只卡通形象的玉兔,活泼可爱、憨态可掬,名为“团圆兔”。

  桂树

  月亮的另一个象征物是桂树。在古人的观念中,桂树是一种形象美好、寓意吉祥、带有神性的树。

  明月中有一团朦胧的黑影,的确像是一棵树的样子。根据现代航天探测结果,那实际上是月球上地势较低的平原,称为“月海”,而亮的部分是高出月海的月陆或高地。叫月海只是因为这部分平原地势低,并不是水域,月球上没有水。故老相传,月亮上有一棵桂树。杭州一带甚至传说,月圆之夜,会有许多桂子从月亮上掉落人间。唐代诗人宋之问《灵隐寺》中说: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意境言辞都很美,成为咏月名句。白居易《忆江南》词里写道:“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。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”诗人根据当地传说写下这首词,在山中古寺赏月,望着月中桂树,想象该有许多桂子掉下来了,要在地上找桂子了。

  关于月中有桂树的说法,现在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西汉时期的《淮南子》:“月中有桂树。”它记载的神话一般是产生于更早的时期而流传到西汉的。就是说,关于月中有桂树的说法早在西汉之前就有了。南朝的沈约在《登台望秋月》诗中说:“桂宫袅袅落桂枝,露寒凄凄凝白露。”那时已把月亮称作桂宫了。到唐代,月中有桂树的故事传播更盛,许多诗歌中都有这种说法,社会上也开始流行“攀桂”“折桂”等词,意思是得到很高的荣誉或地位,特指科举中第。

  桂树是一种寿命很长的树,可生长千年以上,我国现存不少千年以上的桂树。因此,古人认为桂树是一种神圣、华贵的树。楚国人习惯用桂酒、桂枝来祭祀神灵。屈原在《九歌》中多次提到“桂”字。春秋战国时代,桂花酒还被用作外交场合的宴席用酒,招待尊贵的宾客、使节。这样,我们可以知道,古人将月中阴影说成桂树,跟他们对桂树的印象是有关系的,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他们看来,桂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神树。桂树后来虽然基本失去远古人心目中的神性,但是其美好、吉祥的形象仍然保持着,并且有所强化。由于“桂”与“贵”同音,桂树更加成为“高贵”“富贵”的象征。

  月中有桂树的传说代代相传,到了后世成为中国尽人皆知的美好意象。桂树也像“嫦娥”“玉兔”一样成了月亮的象征物,人们可以用“桂月”“桂轮”“桂宫”“桂魄”等代指月亮。

  在唐代,桂树还与男性仙人吴刚相联系,有了“吴刚伐桂”的故事。在这个故事里,桂树还是神树,被砍伤了又随即愈合,总也砍不倒。

  桂花

  “八月十五桂花香。”我国南方不少地方都有在中秋节赏桂花、食用桂花的习俗。南京人中秋节喜食“桂花鸭”。上海人的中秋节令食品里有桂花糕、桂花酒,还爱到桂林公园赏桂,家里也插几枝桂花。月夜,吃着月饼,喝着桂花酒或桂花茶,遥望月中桂树,是别有节日韵味的。桂林更是桂花之乡,中秋时节,桂花满城飘香。人们用桂花做成香包悬挂在家里或随身携带,也馈赠他人。节令食品除了月饼,还有用桂花做成的桂花糕、桂花酒,饭店里还添一道桂花菜。

  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中秋节俗的核心象征物,中秋的特色元素介绍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上一篇: 中秋的纪念物 中秋的特色元素
下一篇: 中秋赏月的由来 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_
相关黄历生活
小红书视频怎么上传 可以转发别人的视频吗 如何通过小红书赚钱 小红书挣钱容易吗 抖音钻石多少钱一个 抖音钻石怎么获得 考拉和小红书哪个真 为什么小红书比考拉便宜 拼多多电脑版怎么下载 拼多多电脑版好用吗 拼多多怎么退店 拼多多退店有要求吗 快手直播怎么挣钱 快手直播怎么投屏 京东和小红书哪个可靠 建议在小红书买东西吗
导航
首页 >黄历生活 >生活 >中秋节俗的核心象征物 中秋的特色元素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