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暴雨过后往往是一片荒芜,什么都被洪水冲走了。要提醒的是,暴雨停了洪水走后可不能放松警惕,暴雨洪涝过后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。尤其是暴雨后容易引发一些卫生疾病,导致传染病的出现。那么,暴雨过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下面一起来学习学习。
暴雨过后有哪些注意事项
1.外出归来须洗手。
外出回来第一件事是洗手,要用肥皂或洗手液,并且使用流动水正确洗手。
2.饮水卫生且安全。
饮用开水、瓶装水,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,禁饮带有颜色、异味(余氯或臭氧等消毒剂味道除外)、呈现浑浊的水。
3.食品注意防污染。
气候温度高、湿度大,细菌、霉菌易繁殖,食品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,饭菜尽量当日清,剩饭、剩菜要冷藏,吃之前加热要彻底。
4.建议食用包装食品。
切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,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的食材供应,建议食用合格的包装食品。
5.接触雨水的餐具要及时清洗、消毒。
接触过雨水的厨具、餐具要彻底清洗、消毒后再使用。最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是煮沸,可将洗净的厨具、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,加热至沸腾后,保持15分钟,即可达到消毒目的。
6.各类食品“六不食”。
受污染的食品不食用。
霉变的食品不食用。
未洗净的瓜果不食用。
死因不明的动物肉类不食用。
野生的蘑菇不食用。
生冷食物不食用。
7.雨浸皮肤需清洗。
暴雨期间,暴露的皮肤极有可能接触到雨水,雨水浸湿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,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疾病。
8.及时清理外环境。
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、垃圾,减少蚊虫滋生,防蚊、灭蝇。
9.雨天要保护水源。
及时清除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污泥、垃圾、动物粪便、动物死尸等污染源,尤其要做好厕所等关键部位的清洁卫生。
10.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
汛期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,饮食起居要规律,避免过度劳累,随时注意天气变化,适时增减衣服,预防感冒,一旦出现不适,及时就医。
暴雨出行安全
暴雨过后“五不”包括哪些?
第一,不随意逗留。暴雨过后的5至7天通常是洪涝灾害、地质灾害高发期,应该尽量远离河道、溪水等地,更不可逗留玩耍。当发现暴雨后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时,尽快远离。
第二,不盲目进食。暴雨易引发水源和食品污染,不吃水里捞出的鱼虾以及死因不明的禽畜;不吃被雨水浸泡过的食物;不吃生鲜冷菜、不饮生水。
第三,不赤足蹚水。尽量不要赤足接触内涝积水,尤其是脚上有破口时。因为渍水很脏,蹚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趁虚而入,引发疾病。
第四,不乱堆垃圾。积水、垃圾一定要及时清理,以减少蚊虫滋生,预防病媒类传染病。
第五,不掉以轻心。如果房屋和电器被水浸泡,要先断开电源开关,最好让相关的专业人员检测线路绝缘情况,合格后才能送电;电动车在泡水、淋雨、受潮的情况下,最好先打开电路挡板或放置在通风的地方,使线路尽快干燥;还要及时检查家中燃气管道,发现燃气泄漏,要迅速关闭阀门,打开门窗通风,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,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来修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