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节 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节
更新时间:2021-03-08 02:26:26
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节 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节
二月二龙抬头又叫农耕节”、“春龙节”等等,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,也就是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,主要作用就是祈愿丰收。“龙抬头”最早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和上古时期人们对星辰的运行以及农耕文化有很大的关系,不过它虽然历史非常悠久,但是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元朝之后,和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又很多,但是无论是哪种,都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“二月二”的诸多称谓
“二月二”是龙头节,又称青龙节。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。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,伏羲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二月初二“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”。传说龙能行云布雨、消灾降福,象征祥瑞,所以就用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,后来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。
到周武王时,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,号召文武百官亲耕。“二月二”,相传在宋朝时为“花朝节”,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。到元朝时称为“踏青节”,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、郊游。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,沿途采摘些蓬叶(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)拿回家在门前拜祭。这个习俗有“迎富”之意。
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“龙抬头”的日子,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“惊蛰”节气前后。人们期望龙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,期望着丰收。这就是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说法的由来。
“二月二”民间习俗
1、敲龙头
敲龙头唤龙醒来,东北地区在“二月二”早晨,以长竿击打房梁,谓之“敲龙头”。把龙唤醒,佑一方平安。大人小孩还念着:“二月二龙抬头,大仓满小仓流。”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,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,称作“打囤”或“填仓”,预祝当年五谷丰登,仓囤盈满。
2、剃龙头
农历“二月二”是蛰龙升天的日子,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,会使人红运当头、福星高照。儿童理发,叫剃“喜头”,借龙抬头之吉时,保佑孩童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。大人理发,则寓意辞旧迎新,希望带来好兆头、好运气。故民谚说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。
3、吃龙食
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,因为人们相信“龙威大发”,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。吃春饼名曰“吃龙鳞”,吃面条名曰“吃龙须”,吃馄饨为“吃龙眼”,吃饺子则叫“吃龙耳”,面条、馄饨一块煮叫做“龙拿珠”,吃葱饼叫做“撕龙皮”。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。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。
4、接“姑奶奶”
“二月二”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“姑奶奶”,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,故有“二月二,接宝贝儿”之说。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,其中正月里“姑奶奶”是不能住在娘家的,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,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,特别是新婚不久的“姑奶奶”。但到了二月初二,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,住上几天或半个月,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,比较劳累,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;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,又要忙碌了,所以要犒劳犒劳她。一般是以春饼,也就是薄饼款待。被接回来的日子里,“姑奶奶”除了吃喝,就是串门子聊天儿,轻松而愉快。
5、敬土地
古人认为土生万物,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。人们以为该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。相传“二月二”是土地神的生日,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这天敬祭土地神。江苏省阜宁一带农民在敬土地时,各家都要从灶中取出点灰烬,在院中或房前屋后撒成大大的圆圈,并焚纸烧香,祈求土地神保佑当年禾苗旺盛,免受风雹螟蝗之灾。
6、熏虫儿
熏虫儿一词最早见于明人刘侗所著的《帝京景物略》卷二:“二月二,龙抬头,蒸元旦祭徐饼,熏床炕,曰‘熏虫儿’。谓引龙,虫不出也。”在许多地方志中都有类似的记载。这一天,人们把春节祭祀所用的饼或新做的馅饼用油炸来吃,以期把龙引回来,从而借龙威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,并用炸饼的油烟去熏床、熏炕。想以此把将要复苏的虫子熏死,驱除灾害,以保健康。
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
1、女子结婚后,忌在娘家过二月二。
2、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。
3、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、“回头”和寡妇。
4、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。
5、走亲访友、看望病人忌初一、十五,下午不探望病人。
6、商店忌说“关门”,晚上关门叫“靠门”。
7、造房木材忌用桑木(“桑”谐音“丧”)、槐木(“槐”谐音“坏”)。
8、为人贺喜忌穿白鞋,忌扎白腿带或白腰带。父母死后,一月之内不能为人贺喜。
9、渔民或船户忌说“翻过来”,称“滑过来”。
10、忌说“吃醋”,叫“用忌讳”。
11、春节下饺子忌说“破哩”,叫“挣哩”。
12、到茶馆打水忌说“白开”,叫“白水”。
13、肩挑小贩忌迈扁担(因“迈”谐音“卖”)。
14、借用水桶送还主人时,不得担空桶入门,应一手提空桶,一手拿扁担,或挑担水送去。
15、借用熬中草药的挑子,送还时须押上点食品。有的地区不准送还,等用者来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