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为什么要放假 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规定端午节放假
更新时间:2020-02-03 10:35:46
端午节为什么要放假 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规定端午节放假
端午节放假是国家规定的。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,从一年开始我国端午节开始放假。
端午节的介绍
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,又叫重午节、端阳节。这个节日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,它与春节、中秋节并称中华三大节日。
“端者,初也。”因此,“初五”也就是“端午”。而古代五月正是“午月”,“端五”又写作“端午”。这“五月五日”的两个“午”字重复,故又叫“重午”。古人还把“午时”当作。阳辰”,于是“端午”也可以说成“端阳”。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各地说法不一。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。屈原五月五日这天抱石自沉湖南汨罗江,人们为了救他,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。这一说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。
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,即古代吴越人——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。古吴越地区百姓断发纹身以像龙子,他们每年五月五日举行图腾祭。
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,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。范晔的《后汉书》就持此说。
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,其主要目的也是。拯救”屈原。梁代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云:“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,是日投汨罗江死,楚人哀之,乃以舟楫拯救。端阳竞渡,乃遗俗也。”屈原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间乐平里,战国时代楚国人。由于他学识渊博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,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。他主张对内“举贤授能”、“励精图治”,对外“联齐抗秦”,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。然而,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贼子的反对,他受到排挤和陷害,被顷襄王放逐到湖南一带。他流落在洞庭湖畔,不久,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,亡国之痛难忍,于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,投汨罗江而死。
端午节有哪些习俗
1、赛龙舟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,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,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
2、挂艾草
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,气温上升,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,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,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,人们用它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。同时,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,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3、食粽子
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。据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。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东汉末年,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,因水中含碱,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,成为广东碱水粽。
4、饮雄黄酒
民间有“饮了雄黄酒,百病都远走”的说法。故端午节这天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,至于儿童,长辈则将雄黄酒涂于其脸上或身上以驱虫除秽。事实上,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,外用可以消毒杀菌,但如果直接饮用则容易致癌,不宜提倡。
5、佩香囊
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,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做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夺目。
6、挂五色丝线
应劭《风俗通》记载:“五月五日,以五彩丝系臂,一名长命缕,一名续命缕,一名辟兵缯,一名五色缕,一名朱索,辟兵及鬼,命人不病瘟。”中国古代崇拜五色,以五色为吉祥色(也有说五色是代表五条龙)。因而,节日清晨,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、脚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线。系线时,禁忌儿童开口说话。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,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,抛到河里。据说,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;扔到河里,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、疾病冲走,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