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节气谚语 关于立秋节气的谚语
更新时间:2021-08-10 03:19:26
立秋节气谚语
	
  2、七月不保墒,种麦打饥荒。
	
  3、立了秋,枣核天,热在中午,凉在早晚。
	
  4、立了秋,凉飕飕。
	
  5、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。
	
  6、立秋温不降,庄稼长得强。
	
  7、立了秋,扇莫丢,中午头上还用着。
	
  8、立秋的蕾,白露的花,十年就有九白搭。
	
  9、立秋才去头,晚了两三候。
	
  10、秋不食辛辣,不食肺。
	
  11、立秋锄晚田,地松籽粒满。
	
  12、立秋温度高,果子着色好。
	
  13、春旱播种难,秋旱减一半。
	
  14、七月半,八月半,蚊子嘴,快起钻。
	
  15、立秋晴,一秋晴;立秋雨,一秋雨关。
	
  17、打了老叶耪一遍,高粱粒子眼瞪圆。
	
  18、雷打秋,冬半收。
	
  19、秋不凉,粒不黄。
	
  20、立了秋,把扇丢。
	
  21、立秋雨淋淋,遍地是黄金。
	
  22、立秋棉管好,整枝不可少。
	
  23、立秋雨丰,黍子返青。
	
  24、早秋丢,晚秋收,中秋热死牛。
	
  25、早晨立秋凉飕飕,晚上立秋热死牛。
	
  26、头伏芝麻二伏豆,晚粟种到立秋后。
	
  27、立秋不立秋,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。
	
  28、昼夜温差大,有利籽粒发。
	
  29、秋前北风马上雨,秋后北风无滴水。
	
  30、立秋种荞麦,秋分麦入土。
	
  31、立秋早晚凉,中午汗湿裳。立秋早晚凉,中午汗还淌。
	
  32、水面如镜,招来蝗虫。
	
  33、高粱扛了枪,一锄一成粮。
	
  34、中秋前后是白露,宜收棉花和甘薯。
	
  35、秋后的蚊子,飞不了几天。
	
  36、立秋三场雨,秕稻变成米。
	
  37、立秋摘花椒,白露打胡桃。
	
  38、七月秋风雨,八月秋风凉。
	
  39、立秋十日割早黍,处暑三日无青穆。
	
  40、高粱不没头,就能获丰收。
	
  41、立秋拿住手,还收三五斗。
	
  42、立秋三场雨,夏布衣裳高搁起。
	
  43、立秋洗肚子,不长痱子拉肚子。
	
  44、立秋雨滴,谷把头低。
	
  45、立秋种芝麻,老死不开花。
	
  46、立秋胡桃白露梨,寒露柿子红了皮。
	
  47、立秋温度高,果梨灌浆饱。
	
  48、立秋三天,遍地红。
	
  49、立了秋,苹果梨子陆续揪。
	
  50、白露身不露,秋后少游水。
	
  51、高粱扛了枪,不怕水汪汪。
	
  52、七月七,生瓜梨枣都中吃。
	
  53、立秋反比大暑热,中午前后似烤火。
	
  54、七月水连坡,来年蚂蚱多。
	
  55、精耕细作除蝗害,荒地开垦能免灾。
	
  56、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。
	
  58、立了秋,哪里有雨哪里收。
	
  59、立秋温度高,红蜘蛛少不了。
	
  60、立秋十八日,寸草结籽粒。
	
  61、七月雨,八月旱,棉花桃子像鸡蛋。
	
  62、马吃夜里草,麦收七月墒。
	
  立秋是什么意思?
	
  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每年公历8月7——9日左右,视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为立秋节气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从文字角度来看,“秋”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七月节,立字解见春(立春)。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”。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即将来临。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,还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立秋又称交秋,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。立秋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,收获季节到了。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,晚稻移栽,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。
	
  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。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
	
  初候,凉风至【《礼记》作盲风至】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。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
	
  二候,白露降。大雨之後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
	
  三候,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螿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

							
